新闻动态

学校举行2025年研究生导师培训会

发布者:研究生处发布时间:2025-09-26浏览次数:10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付宏讲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二级教授卢现祥作报告

我校特聘教授谭辉作报告

研究生处处长冷凯君主持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和培养水平,学校于2025925日举行研究生导师培训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付宏出席并讲话。2025年全体续聘、新聘研究生导师参加培训,会议由研究生处处长冷凯君主持。

付宏回顾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在肯定已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深刻把握时代脉搏,认清研究生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追求卓越”核心目标,深刻把握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重大责任,服务学校“双升战略”。二是牢牢坚守育人初心,扛起“第一责任人”的重任。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需对学生的学术规范、科研能力、思想品德和就业发展负主体责任,突出专业硕士的就业导向,构建“亲清”健康、严管厚爱相结合的师生关系,真正成为学生学业和人生的双导航。三是希望老师们争做时代的大先生,提升格局视野,共促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他强调导师的视野决定学生的高度,导师的格局关乎学校的未来。导师们要以本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使命感,全面提升指导能力和育人水平,共同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二级教授卢现祥作《人工智能时代财经类专业研究生培养面临的挑战与思考》专题报告。他指出我国财经类研究生教育存在培养模式同质化严重、课程体系更新迟缓、产教融合深度不足和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面对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他提出财经类专业研究生培养需重点推动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培养目标应由传统的财经专才转向懂科技的复合型战略人才;二是课程体系应实现深度交叉融合、动态迭代;三是教学方式应推动项目驱动与沉浸式人机协作模式的应用;四是师资队伍建设应从偏重学术导向转为多元混聘结构;五是实践平台应加强仿真与真实数据环境的支撑作用;六是评价标准需突出对解决复杂问题综合能力的考查。

我校特聘教授谭辉作《卓越、效能与变革—高产出社科硕士生的培养之道》专题报告。他结合自身多年指导数百名硕士和博士生的经验,从国际视角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研究生培养的范式变革。他认为,培养目标应清晰定位于塑造兼具行业先锋与学术后备军双重角色的未来人才,导师角色需从传统指导转变为“战略设计师”与“教练”,通过“问题驱动、方法驱动与环境驱动”的“三轴驱动”模式协同激发高效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