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传承百年商科传统 培养“三有三实”人才

发布者:研究生处发布时间:2018-06-08浏览次数:489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传承百年商科传统 培养“三有三实”人才

——湖北经济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青年报》 2018年06月06日06 版

  湖北经济学院商科办学历史起源于111年前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商业中学堂。白云苍狗,斗转星移,薪火相传,与时俱进,2002年合并组建的湖北经济学院历经16年普通本科办学历程,秉承前人“课实报国”优良传统,弘扬“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校训,不断探索“三有三实”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学习经历。

面向新时代,赋予“三有三实”新内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思想”是指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有独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它是培养“三有三实”人才的灵魂和首要任务;“有能力”是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它是培养“三有三实”人才的基石;“有担当”是指为国家富强担当、为民族振兴担当、为社会家庭担当的情怀和责任,它是培养“三有三实”人才的使命和时代要求。 实践、实用、实干是培养“三有三实”人才的行动指南,“三有”靠“三实”去实现。“三实”中最本质的是“实”,其中,实践是一种精神,实干是一种作风,实用是一种效果。

  学院长期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业与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依托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持续建设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互惠性校企合作平台、多样性社会实践平台、探究性科研活动平台、设计性学科竞赛平台等“五大平台”。依托校政行企所,深入推进校政行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组建教师团队、共同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共同建设综合性实习和就业基地、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六个共同”人才培养新机制,榫铆相扣,共同构成培养“三有三实”人才的四梁八柱,积累了新经验,形成了新优势。

 构建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的“五大平台”

  ——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学院积极推动实验教学中心向教学实体单位转型发展,改革基础实验、模拟实训、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校内实践教学组织方式,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综合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示范中心、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和30多个实验室的功能,升级改造成全面开放、全校共享的教学平台。

  ——互惠性校企合作平台。学院坚持“深度合作、校企双赢”的方针,与多家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针对性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等,促使教师、学生与政府、企业、行业等加强联系,促进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样性社会实践平台。学院坚持课内外、校内外实践育人相结合,规定所有在校生必须取得2个社会实践学分才能毕业。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社会调查、假期社会实践等多形式的实践活动。近年来,学院连续多年获评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星火学社“星火燎原行动”社会实践小分队连续13年坚持赴恩施自治州盛家坝乡开展支教和社会调查,曾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其事迹被多家主流媒体专门报道。

  ——探究性科研活动平台。学院积极搭建探究性科研活动平台,建立学生参与科研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坚持每周举办一次高水平学术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科研兴趣;通过开展“大学生科研沙龙”、创办面向学生的科研刊物《藏龙学刊》等措施,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通过立项资助,对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提供经费支持;教师结合科研课题、项目,吸纳学生参与研究工作,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力。

  ——设计性学科竞赛平台。学院以国家级学科竞赛、校际和学校主办的学科竞赛、学校和学生社团举办的各类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学院学生在数学建模、电子设计、ERP沙盘、电子商务、外贸从业能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一批国家级、省级大奖。

创造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六个共同”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院明确要求各学院成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家组,必须有实务部门专家参加,使培养方案实现“三个协调”: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协调、能力培养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要求相协调。

  ——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教师和实务人员共同研究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高水平教材,共同拟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更加凸显课程和教材实用性、先进性。现有60多门课程是学校与实务部门专家共同开发的,90%的专业至少有一门共同开发的课程和教材。

  ——共同组建教师团队。以共建教学团队、研究团队、创新团队等形式,教师和实务人员共同参与教学工作、课题研究、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创新,使合作双方的人才资源质量得到共同提升。

  ——共同建设高水平实验室。改变学科内容导向的设计思路,按照实际业务要求和操作过程来创设学习情境,建设集理论教学、小组工作、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实验室,支持教学科研工作。

  ——共同建设综合性实习与就业基地。学院长期跟踪区域内有行业龙头地位的大中型企业,打通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功能,先后建立了中百集团、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人福科技等国家级、省级示范基地及一批“融入型”“引入型”共建基地,校企共享人才培养资源与成果,扎紧了校企紧密合作的人才培养链。

  ——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学院重视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通过企业人员联合指导学生实习、毕业论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过程的评价;通过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对学生进行培养质量综合评价和反馈,实现培养过程与就业质量、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的有效对接。

 不断彰显“三有三实” 人才培养优势

  ——教学改革成果丰富。“五大平台”和“六个共同”有效支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7年获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近3年,学院获国家、省、校三级教学研究项目143项。学院以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为抓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建设,有国家、省、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55项。其中金融学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会计学、市场营销等8个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获批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育计划,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生发展成绩突出。学生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得到检验,涌现出一批“湖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支边支疆、投笔从戎、自强不息等先进学生典型。学科竞赛硕果累累,一批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300余项,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模拟大赛等多个全国一等奖。创新创业成绩喜人,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孵化了120多个创业实体,诞生了如“滨科建筑”“眸画影视”等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考研出国人数逐年增加,其中被“985”“211”大学录取的占60%以上,出国(境)留学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上手快、肯吃苦、留得住、用得好”成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普遍评价。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院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逐步提高,2011年获批会计专业硕士学位试点项目,连续6年“招录比”居全省高校前列,本科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12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2017年在湖北省的文理科投档线分别高于批次线13分和18分。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反馈报告》,2016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支持高校。

  实践证明,湖北经济学院“三有三实”人才培养特色,既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也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它是学院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学习经历的实践成果,是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战略路径。